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今天,厦门银行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转贷降息陷阱。
首先,大家要明确转贷降息的概念。转贷降息,就是“房贷”转“经营贷”。近年来银行为实体经济,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推出了企业经营贷,利率相对较低,但用经营贷来买房子,是违法违规的。
首先,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只能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转贷需要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如果最后查出来要提前还贷,归还本金的时候就会变成相当头痛的事。
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最后,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
厦门银行提醒大家,如果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这些费用都要借款人自己承担,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所以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而且操作时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如果有不良中介获取个人信息后,泄露或出售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厦门银行还要再次强调,“转贷降息”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务必高度警惕。
- 聊来小程序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