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以来,银行向借款人提供无还本续贷的新闻多次出现。这是银行隐藏坏账的手法合法化吗?
从2008年底开始的四万亿之后,中国整体进入的高负债时代。企业过度借债,贷款普遍被挪用,票据更是。负债被高度资本化,1年期的流贷被用于长期投资。虽然银行对此心知肚明,但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坏账后置的特性导致了银行源源不断的放贷动力。
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是如何续贷的呢?
续贷1.0——民间过桥
由于企业自身的现金流无法还贷,贷款到期时,企业只能借入高息过桥资金倒贷。民间过桥日息普遍0.1-0.2%,倒个贷往往需要付出1%的成本。
银行在其中也是一个博弈方。在有的案例中,银行想到期收回贷款,但企业现金流还不出,银行客户经理忽悠企业借过桥资金先还款,然后不批续贷。许多企业都是这样死掉的。
或者银行没想抽贷,但银行员工想从中挣钱,也会介绍客户到自己利益相关的过桥公司借钱,之后用下一笔银行贷款还上过桥的钱。
这是续贷的原始模式,对企业的伤害很大,银行员工在其中也有很大的牟利空间。很多操作上的细节都会造成银企双方互不信任。
续贷2.0——转贷基金
2013-2014年,我去温州调研了2次,当地的民间高利贷和联保圈都已崩溃。存活下来的企业的财务压力山大。
温州市政府设立了转贷基金,给到期需要转贷的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日息平均万分之1.5,可以说是非常良心的价格了。当然,要想借到转贷基金,还是需要银行的续贷同意的。截止我第2次去调研,累计转贷了几百亿,没有出过坏账。
这种模式把民间的高息过桥变成了官方的低息过桥,打掉了银行员工的牟利空间,也封杀了银行的博弈空间,因为只有给续贷才给转贷基金。这样续贷的代价是转贷基金的钱躺在账上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
续贷3.0——无还本续贷
2014年7月,银监会发布银监发[2014]36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首次官方提出了续贷的概念。
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被普遍采用。这次央视报道的,以及银保监会发文推动的无本金续贷,其实就是这个2014年的文,又强调了一遍。
从微观角度,无还本续贷相比之前的两种倒贷模式,在成本方面是个挺大的进步,因为中间基本不需要其他成本了。
但这也会加大银行与企业的道德风险。借钱不用还本以前只是部分企业会这样干。真普及无还本续贷之后,银行与企业对于还本的预期会进一步向不需要还本的方向移动。同时也进一步把银行的坏账率推向不可知的黑箱中。
无还本续贷是对现实中企业债台高筑的一种无奈的妥协政策。官方认可了原来不被认可的短贷长投,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活下去。
所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聊来小程序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