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这一行的水比较深,车主防止车贷公司的车贷套路,车贷公司也对骗贷的很头疼,总之谁也信不过谁,总觉得自己要被坑。今天,我们就从车贷公司的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预防骗贷。
很多车贷公司都搞不清,审核车贷的时候,究竟是看「车」还是看「人」,长时间停留在这层面上是因为:
1、对产品透析度不够;
2、只停留在最浅薄的表层。
其实我们看「车」,不仅仅是看「车」,而是要通过「车」来看「人」,是更好的了解车主的财务状态,尤其民间借贷,本质还是要看「人」。
新车、转贷车、补领证件车常见 3 个套路
对于新车而言点:
1、一个缺钱的人,如果需要买车,第一个考虑的很有可能是二手车,甚至抵押车。可是他却选择买一辆新车,这个逻辑行得通吗?
2、买新车不去找银行贷款或者找金融公司做分期,而是选择将车子抵押贷款,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类群体大都数都是资质差,或者在信用黑名单上,不符合银行或金融公司分期、贷款的要求。
3、包装诈骗危险群体,不管是本地或者外地,单从购置车辆的渠道逻辑性也是说不通的。在常理来说很多这类型都是被二押、中介包装出去购车骗贷用来还三角债。
4、以前偏远地区的农民意识不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很多骗贷组织会找他们来骗贷,得手后离开本地,受害者想再去找人也比较麻烦。不过这种方式已经被放弃了,因为套路大家都很熟悉了。现在基本上是找当地人去配合骗贷,可以削弱一下审核的警惕,在业务和风险抗衡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来说都是无力招架的。
对于转贷车而言:
1、如果是在仓促的时间做贷款置换,这种情况基本就是垫资过桥。
2、接触客户后一定要了解清楚客户的还款能力。如果客户不具备还款能力,可能钱一出账就会马上「脱线」,好比脱缰的野马。好比新车风险一样,同样很多债主、二押方(同样也是债主)、中介等刻意去包装过桥赚取中间费用或急于套现进行骗贷。
3、以骗贷为目的的客户,基本都会做二押,不然他是不赚钱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前期要将客户的资金缺口以及在前家车贷机构还款的情况搞清楚。比如客户的还款记录以及最后还款金额,这个把握不好的话容易「车去楼空」。
对于补领证件车而言:
常规情况下的证件挂失补办是很正常的,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说永远不丢东西,我们这边说的是危险类型的证件挂失补办,尤其是在贷款最近补办证件的,一定要多长个心眼。
有些人会提前会查个档,确认没有异常后,故意挂失补办一个登记证拿出去做抵押借款。回到车行,把原来的登记证给到车行,因为上午或隔天前已经查过档没发现「抵押」状态,正常不会重新查询。而且这中间还存在着时间差,哪怕重新查询,即使抵押过后也要等到车管所归档才能显示「抵押」状态。
隐性负债,最为可怕
特征:信用不健全,征信大数据满天飞。
1、借款人的人行征信显示各类贷款和信用卡,从近十年的民间资金活跃程度来看,借款人有可能要比纸面上的征信报告显示出来的负债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情况。
2、民间征信体系,五花八门,都号称最有权威、最有背景的数据公司,各有各门路,龙蛇混杂。
恶性竞争导致认知障碍,风险 99% 源于内部
特征:内外勾结包装、高返点、高额中介费代收,已不是什么新闻。
1、贷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不良中介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越是不对等,越是有助于他们搞小动作。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贷款产品,如:保单贷、女人贷、校园贷、装修贷、整形贷、流水贷、保单贷...... 除了水平竞争,还有激烈的同类型产品竞争,当有还有车贷。
2、每家车贷的标准不一样,而且有排他性(正常是做了一次抵押就不能做第二次),所以都抢占先机,不管什么人什么车都可以做,不怕客户不还钱,因为还有 GPS 定位拖车啊!
3、在这个行业里面,客户不还钱倒不是最恐怖的事情,最害怕的是客户把车去二次抵押。这也不能怪做二押的,毕竟是客户自己去找他的,要怪就怪你识别风险能力薄弱。
4、其实很多时候,面对一些高风险客户,大家心里又有数,但是都心存侥幸,万一呢?
5、车辆检测、车辆估价、车辆安装设备、催收拖车... 无不充分裸露人性的弱点,唯利是图,甚至亡命要挟!
- 聊来小程序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